003-2理所当然的侍奉

8.上帝的无限性和无所不在性

一个存在物,不管是属灵的,还是物质的,假如其存在能用数据来界定,那就是有限的。整个的天地和每个受造物都是如此。世界是有限的,即使没有其他的天体来界定地球的参数,地球自身的体积也决定了它无法膨胀,超过现在的范围。地球的大小,从其中心到表层,都是固定的,在地球表层之外,就是太空了,而太空也有自己的参数。然而,上帝的存在是没有任何参数的,也没有外在的力量能够把某个参数强加在上帝的身上,因此上帝是无限的,这种无限性是绝对的。

有时,当我们讲到某种我们不知道限度的东西时,就在假定的意义上说它是无限的,比如砂砾、草叶或星星的数目。我们也把总是能够加增的东西界定为无限的,比如数字就是这样。不管我们数多少,最终的总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而且这总数还能继续改变,因为你可以增加数字,即使你数一辈子也数不完。然而,当我们说上帝是无限的时候,我们是在比较宽范的意义上说,所传达的意思就是:上帝的存有确实没有任何参数,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限制。他的权能是无限的,他的知识是无限的,他的存有是无限的;我们现在所探讨的就是后者。

对我们这些在时间中的受造物来说,永恒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概念。同样,作为有限的受造物,我们也无法理解上帝的无限性。当我们讲到无限的时候,我们所思考的是巨大的广阔性。然而,上帝的无限性既排除数量的概念,也排除尺度和地域的概念。要理解上帝的存有的无限性,我们必须从假定的角度,与某种巨大的广阔性比较,同时我们又要知道这并非上帝的属性。

上帝之存有的无限性是从以下概念按逻辑自然推出的:

(1)上帝的存有的完美性。有限的就不是完美的,参数的不断扩展表明更大程度地接近完美。因此,无限的东西更美善,在完美性方面就超越了有限的东西。

(2)很显然,上帝在权能上是无限的,有限的存在是不具备这种无限的权能的。

(3)上帝借着他的圣灵亲自证实了他的无限性:“耶和华本为大,该受大赞美,其大无法测度”(诗145:3);“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王上8:27)。

约伯的一个朋友讲述了上帝的无限性,上帝的知识和存有都是无限的。“你考察,就能测透上帝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他的智慧高于天,你还能作什么呢?深于阴间,你还能知道什么?”(伯11:7-9)

无限和无所不在对上帝来说是同一的。然而,当我们讲到上帝无所不在时,我们所说的只是无限的上帝临在于任何一个地方。我们不是界定他的参数,像我们界定物质实体的参数一样,任何物质性的实体都有可以准确界定的空间范围。上帝也与其他的灵体不同,他们在一个时间只能在一个地方。上帝的无所不在是指这样的事实:他以他的存有遍及万物,尽管并不是在一种地域性、物质性、尺度性的意义上。

上帝借着在基督里三一位格的联合,满有荣耀地在地上天上,同时满有恩典地在教会之中。上帝借着他那赐生命的圣灵而与每个信徒同在,借着他那公义的愤怒而临在于地狱之中。在受造的宇宙之中,他无所不在,不仅是借着他的权能和知识(在他的存有中,他的权能和知识都不是局部性的,也不是用任何尺度能够衡量的),也是因为他的存有是无限的、单纯的,也是不可分割的。对于受造物而言,上帝的无所不在与上帝的永恒性一样,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对于上帝的存在的方式,我们理性的眼睛必须闭上,要相信上帝确是在自然和圣经中所启示的上帝。

在这一方面,自然本身教导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熟知上帝和宗教的人。这样的人就会意识到上帝的无所不在,不管人处在什么地方,不管是出于什么时间,每个人都会异口同声地承认上帝是全能的上帝,他是无所不知的,而且在本质上离他很近。即使在世俗世界里,那些有智慧的人也以强有力的方式表达出了这一事实。

上帝在圣经中说得非常清楚,“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赛66:1)。假如这种说法所指的是一个君王,所说的就是他直接的物质性的临在。因此,当上帝讲说他自己的时候,也是如此。上帝所用的是我们人的词汇,目的是让我们可以理解,并承认上帝的本体是天上地下无所不在的。“‘我岂为近处的上帝呢?不也为远处的上帝吗?’耶和华说:‘人岂能在隐秘处藏身,使我看不见他呢?’耶和华说:‘我岂不充满天地吗?’”(耶23:23-24)“—–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徒17:27-28)圣经上显明,上帝不仅充满天地,而且也是无限地超越天地(王上8:27)。

当我们说上帝在天上的时候,这并不是说他就不在地上了。我们既不能局限上帝的存在,也不能排除上帝的存在。在天上上帝荣耀的临在比在地上更加显明,天是他的宝座,地是他的脚凳。通过这样的表达,上帝那超越一切受造物的崇高的尊荣就向我们显明了。当我们在祷告中举目仰望的时候,人就会承认上帝是无形的,不同于世上的一切。

圣经上也讲到上帝不在烈风中,不在地震中,不在火中,而是以微小的声音出现的时候(王上19:11-12),所讲的并不是他那本质性的临在,而是指他对以利亚说话、向以利亚显明自身的方式。当圣经上说上帝不与某人同在,或上帝不在以色列人中间时(出33:7),所指的是他的恩宠的显现,而不是指他本体的同在。说上帝亦临在于各种令人作呕的地方,并非不适当,但是这种临在并不是物质性的临在,而是他作为促动、保守和治理的原因而临在,正如他以复仇的审判官身份也临在于那些不敬虔的人和邪灵中间一样。太阳普照万物,却一点也不受世上任何事物的污染。一个物体是无法污染一个灵体的,更不用说污染无限的上帝了。无论是创造,还是治理,上帝都是以他视为合适的方式进行,对于他本体的临在,他也是按他自己视为合适的方式临在。借着他的工作,上帝在世界中显明他自己,他并不是离世人非常遥远的上帝,而是无所不在的上帝,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

信徒啊,既然主时时都与你同在,不管你行路,还是躺卧,他都在前在后,一一细察(诗139:3-5),要留意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那些对于他的临在不适宜的事情要禁止不做。要时时把主摆在自己的面前,在你一切所行的路上都要认定他,敬畏他,在他面前谦卑自己,存敬畏与谦卑的心行在他的面前,因为在上帝的面前犯罪大大加重了所犯的罪行。人如果在场,就能限制很多罪的发生,假如上帝的临在并没有产生同样的效果,就显明我们对人的尊敬胜过对威严、圣洁的上帝的尊重了。这是何等的藐视上帝,招惹他的震怒啊!因此,当敬畏上帝的临在,免得你犯罪得罪他,并以此督促自己,行事为人得蒙上帝的悦纳。

另外,信徒啊,不管是盛衰荣辱,都要让上帝临在这一事实成为你持续的支持和永远的安慰。主就在你身边;他是你四周的火墙,没有人能够违背他的旨意伤害你。如果发生什么事情,以他为你的避难所,以他的临在鼓励你自己。这是何等地使大卫的灵魂愉悦啊!“我们的祖宗倚靠你。他们倚靠你,你便解救他们。”(诗22:4)主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慰他的儿女,这是他的美意。“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趟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赛43:2)

9.上帝的单纯性

我们无法领悟上帝的永恒性,因为我们是时间的受造物,也无法理解上帝的无限性和无所不在,因为我们生来就是有限的,总是受到地域的局限。同样,作为复合性的受造物,我们也无法理解上帝的单纯性。既然我们必须承认,所有的复合物都隐含着不完美、依赖性和可分性,就不要认为上帝是复合性的,甚至一点都不要认为复合性这一单词可用在上帝的身上。我们承认:上帝在每个方面都是完美的,他的本质是独一的。

哲学家承认各种类型的复合物,但我们认为各种复合物对上帝都不适用。这些复合物如下:

首先,一个逻辑性的复合物(ex henere et differentia),亦即指在性别、本性和级别上。比如说,人和野兽都是动物,都有动物的性情,因而都属于动物王国。[1]除了他们共同的动物性情之外,他们也有彼此不同的地方。人除了动物的性情之外,还有理性,而兽类则是没有理性和智力的。无论如何,上帝与任何受造物都没有共同的地方,他借着他的存有,超越所有的受造物,并保持与他们截然不同。当圣经上说到上帝是个灵的时候,“灵”这个字并不是说上帝与天使分有共同的性情。相似性只是一个学术的术语而已。上帝之所以被称为是一个灵,目的在于使我们认识到他是不可见的存在。

第二,物理的或自然的复合物,一般都有三大构成因素:本质和形式,主体及其伴随物,以及个别部分。

(1)本质和形式。有可见形状的受造物,除了它所包含的物质外,还有某种被识别为受造的客体的东西,如黄金之为黄金,一棵树之为树,动物之为动物,人之为人。但是,我们却不要这样思考上帝,他没有身体,也没有一切我们所能想得到的物理特征,不管人怎样看待他。为了把他分别出来,圣经上说他是灵。本质和形式这样的组成对上帝是根本不适用的。

(2)一个主体及其伴随物。比如说,天使有天使的性情,除了这一性情之外,天使还有思想、智力、意志、圣洁、权能等。这些品质并不等同于天使,但对天使的存有来说,却是补充性的。他的存有是这些品质的主体,这些品质使他完全。但我们千万不可用这样的方式来思考上帝。上帝的存有是完美的,而且任何方式都不能增进他的完美性。在上帝身上所发现的一切都是上帝本身。他的美善、智慧和全能就是至美、至智、全能的上帝本身。

(3)个别部分。整体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对于各种物体来说,都是如此。然而,对于上帝来说,事情并不是这样,因为上帝是个灵,他与一个身体没有任何的共同之处。假如这样的话,在上帝的身上就有某种并不完美的东西了,因为由个别部分复合而成的整体,总是比其个别部分更接近完美。

第三,一个形而上的或超自然的复合物。必须考虑三个方面。

(1)Ex essentia existentia,亦即在某物的本质和实际存在之间有本质性的不同。在不理解一方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理解另一方。我们可以描述玫瑰的样子,理解玫瑰到底是什么,虽然季节是在冬天,周围并没有玫瑰。因此,在玫瑰的本质和实际存在之间,是有所不同的。然而,上帝的本质就是他的实际的存在,他实际的存在就是他的本质,“耶和华”一名所传达的就是这一真理。二者不能分开,不理解一方,也就不理解另一方,因为二者为一。

(2)Ex potentia et actu,亦即可能性与现实性是有区别的。在探讨可能性的时候,我们把它划分为积极的可能性和消极的可能性。积极的可能性是指成就某事的能力,尽管一时还没有成就。在受造物身上,这样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是不同的,付诸现实的行动胜过仍然处于可能性中的行动。然而,在上帝身上并不是这样。上帝是单一的、积极的力量。在这一领域中的区别和变化,只能在已被创造、仍被维系和统治的受造物身上才能感受出来。然而,上帝是创造者,是维系者,也是统治者,在他身上并非如此。潜在的可能性——或者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存在的可能性,只有在受造物身上才能发现,并且是以三种方式存在的。第一种方式是指某物还不存在,但借着人的努力,就能够使它出现。第二种方式是指某物已经存在,但借着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第三种方式是指某物可能会消灭。很显然,这三种方式对上帝都不适用。

(3)Ex essentia et subsistentia,亦即本质与存在,或存有与位格的不同。Subsistentia就是存在的方式,是与存有本身的存在彼此补充的,由此而具有使它与另一存有完全不同,从而有着自身独特的存在。因此,存在的方式是以存有为前提的。Suppositium,也就是存在本身,是指绝不可传递给他人,也不会部分或形式地存在于他人之中的东西。具有这样独特的存在,并且有理性的实体,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位格(a person)。一个位格就是一个具有理性的、不可分割的、独立存在的实体。因此,一个位格可以是一个人,如约翰、彼得或保罗;也可以是一个天使,如加百列或米迦勒;或是上帝的一个位格,如圣父、圣子或圣灵。

在每个受造的位格中,都有三个组成因素,一是本质,二是实际的存在,三是存在的方式。此与彼并非相同,而是彼此相异。比如,我们来考虑基督的人性,其中既有本质,也有实际的存在,但基督的人性并不是一个人性的位格。它存在于上帝之子的位格之内,否则基督就有人性和神性两个位格了。然而,他是一个神性的位格。在上帝身上,没有存有与位格的复合,因为每种复合都隐含着不完美之处。我们区分不同的物质,在物质及其运作的方式之间也有不同,这样的存有是与物质本身不一样的,然而上帝的每一位格与上帝的存有不能分开,与其他位格也不能分开。我们渺小的人类试图借着与存在的方式联系,或界定某种存在的方式,来理解此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上帝存有之中有复合性,只是让我们能够分别与上帝的存有有关的各种事物。对于无法理解的内容,我们要相信、尊重,因为上帝喜悦以这样的方式显明自己。信徒在圣灵的光照下,能够对这一属性拥有必要的认识,这些认识足以使他们敬拜和荣耀上帝,并经历喜乐、确信和成圣。

圣经上讲到神性的时候,都是以抽象的方式言及上帝的单纯性,说上帝如光,“上帝是光”(约一1:5);真理,“真理的上帝”(申32:4,新译);爱,“上帝就是爱”(约一4:8)。这些说法都不能用到一个受造物的身上。

言及人的本源在于上帝,是属于上帝的族类,是上帝的儿子,有上帝的性情,上帝是诸灵之父,此时并不是说人具有与上帝一样的本质。如果说人具有与上帝一样的本质,就是说上帝的存有是可传递的了。在此类情况下,所说的其实是创造和重生,人由此而得到某些与上帝的某些属性相仿的方面。这种创造性的行动并没有使上帝发生改变,发生改变的是受造物。

同样,如果从上帝自身内在地来看上帝的预旨,预旨就是发出预旨的上帝本身。相对于他的受造物,上帝所确立的关系并不意味着上帝本身的改变或复合,因为这种关系不过是外在的关系,并没有给上帝的本质增加什么。不管什么地方把人的肢体、胳臂、眼睛和嘴归到上帝的身上,都不过是使用人类的词语,目的是在于结合我们自身使用这些肢体、胳臂等的方式,通过对比,使我们这渺小的人类可以理解上帝的作为。当把愤怒、爱等类似的情感归给上帝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自己遇到类似感受的时候所作出的反应,来得出相应的结论。

10.上帝的不变性

可变性是指向受造物、事件、环境或意愿的。所有的受造物在某个方面都倾向于改变,它们本身就具有改变或被改变的可能性。然而,主我们的上帝在方方面面,都是绝不改变的,不管是他的本质,还是他的意志,都是如此。而且,甚至对上帝来说,改变的可能性也完全不存在。理由如下:

首先,上帝之名耶和华本身的含义就是“永远的存有”。借着这一名字,上帝显明自己是不变的。“—–至于我名耶和华,他们未曾知道”(出6:3),也就是说,我曾经应许把迦南地赐给他们,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我并没有成全这一应许,并没有在各样的事情上向他们显明我是不变的,但是现在我要向你显明,我是耶和华,是不变的上帝,我要向你们——他们的后裔——成全我的应许。

第二,还有一些类似的经文。“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诗102:25-27);“因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玛3:6);“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照样,上帝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来6:17);“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绝不后悔”(撒上15:29);“万军之耶和华既然定意,谁能废弃呢?他的手已经伸出,谁能转回呢?”(赛14:27)。

第三,以下的原因也使上帝的不变性清晰可见。之所以有改变,或者是因为我们的生命中本来就具有变化的因素,或是因为我们的本性就是如此,其他人能够在我们的身上带来改变。

然而,上帝是万有的永恒、超然、原初之因。所有的改变或是因为缺乏智慧的结果,已经有了错误,感到有必要作出改变;或是因为缺乏预见,没有预见到将来要遭遇到的事,因而遇到预想不到的事情,不得不作出改变。然而,上帝本身就是至高无上的智慧,他是独一至智的上帝,万有都在他的预见之中。“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徒15:18)人运用自己意志的自由,或者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上帝全都晓得,因为人在他一切的行动中,都是要依赖上帝的。他从远处知道我们的意念,我们或起或卧,或言或静,他都晓得。当我们缺乏能力,不能把我们的意图施行出来,无法克服眼前障碍的时候,也会发生改变。然而,上帝是全能的上帝,他的智慧无法测度,他的作为卓绝非凡;因此,即使些许的改变也不可能发生在上帝的身上。

另外,应当考虑到,假如上帝要改变的话,他自己就有所改进,或者增加智慧了。关于上帝,这两种可能性都是绝对不存在的,上帝始终是,而且永远是无限完美者。

某些事物要发生改变,这也是根据上帝的旨意。然而,这并没有使他的旨意产生改变。当圣经上说上帝后悔的时候,并不是说上帝自身要改变,而是说相对于此前来说,对于行动的对象,上帝要改变他的行动,这一改变也是根据他不变的预旨而进行的。如果上帝发出的一个应许或威胁并没有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只不过是表明有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或者是明确地表达了出来,或者是隐含的,情况是否发生是由此种可能性决定的。对于上帝来说,借着他的全能和智慧,这一事实早已晓得。上帝是创造者,维系者,统治者,和好者,是父,这一事实并不是说上帝本身会发生什么改变,发生改变的是受造物。其中所传达的是上帝所确立的与受造物的关系。然而,这一关系并不表明在这种关系中参与的各方都会变化。

既然上帝是不变的,不悔改归正的罪人,你们该当如何惧怕他啊!假如你拒不悔改,所有的威胁和审判,既有今生的,也有永世的,你所面临的这些威胁,肯定都会临到你的身上,这是无可避免的。

基督徒啊,主既然是不变的,就大得安慰吧,因为你身为后嗣,上帝给你所有的应许,肯定都会成全。尽管周围的环境仍很冷淡,与上帝的应许如此对立,在你看来,应许的成全大大迟延了,然而上帝的应许一个也不会落空。上帝如此引导他的儿女,使他们单单地信靠他的圣言。他使他的应许隐而不彰,对立面却显明出来,如此就更加清楚地彰显他旨意的不变性。“—–这景况已久,我们还能得救吗?”(赛64:5)这更多的是指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

11.上帝可传递的属性

上帝可传递的属性也是无限的,也是单纯的上帝本身,正如他不可传递的属性一样。他们被称为可传递的属性,既不是因为上帝传递了这些属性本身,也不是因为在创造者和受造物之间有任何均等之处。准确地说,上帝把少许类似这些属性的东西传递给了他所造的有理性的人。这些可传递的属性可分为三个范畴:智力或知识、意志和能力。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